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2012年4月22日,在北京孔庙内举办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日活动。活动邀请七巧板、风筝绘制、脸谱绘制三个民间游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孔庙内成贤国学馆的30余名小朋友们进行民间游艺的体验。 在万物生机勃勃之时,沿袭历史,开展老北京儿童游艺活动。让孩子们追寻老北京文化的踪影,体验古时儿童的文娱活动。活动中,不仅为小朋友们讲解了民间游艺的传统知识,更让他们亲...
4月16日,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文化志愿者正在会说唱运河渔鼓的传承人王锦山家里,咨询整理运河渔鼓的发展史和说唱技巧。(如图)运河渔鼓是体现千年运河文化的传统曲艺项目,目前已濒临失传,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镇150余名文化志愿者义务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及拯救的工作中来,目前已挖掘整理出鲁南大鼓、渔网编织等濒临失传技艺20多种,已有10项列入省、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合江县为了加强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让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发挥其在文化领域的传统作用,加快文化大县建设步伐。经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的领导和文化馆领导等多次考察研究决定,在合江县文化馆的文化中心大楼三楼,成立合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该所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面积300多平方米,厅内有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介绍,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说明、图片资料、实物展...
邵万生醉蟹,一只鼎黄泥螺,都是上海家喻户晓的糟醉食品老字号。昨日开幕的首届上海糟醉食品节上传出消息称,海派糟醉食品“黄泥螺”的加工工艺已开始正式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百多年来香飘沪宁(波)绍(兴)、醉倒千万人的中华糟醉食品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 上海是中华糟醉食品的传统产销地之一,上海厂商自产自销的黄泥螺、醉蟹、醉蚶、...
2012中国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活动现场 放水现场旁伫立的仪阵 祭祀人群抬着“贡品”来到祭祀现场 2012中国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活动现场 2200多岁的都江堰,1800多岁的清明放水节,两位“老者”的融合,共同构成了一幅古朴神秘的民俗活动景观。 4月4日,在千年古堰都江堰旁,2012中国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如约...
据韩国媒体29号报道,韩国文物厅将于30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韩国民谣《阿里郎》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网连线环球资讯驻韩国记者金敏国,介绍一下韩国《阿里郎》申遗的相关消息。 记者:韩国《中央日报》29号消息称,韩国文物厅将于本月30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请,将《阿里郎》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文物厅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在3月30号递交申请书,预计在今年就能完成最终审查。报道称,韩国...
特色工艺的东古古劳酱料。 各种陈梦吉故事版本 昨天,记者从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日前,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江门五个项目榜上有名。 这五个项目分别为:陈梦吉故事、恩平民歌、腐乳酿造技艺、东古牌系列酱料制作、东艺宫灯制作技艺。 记者从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经过前期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此次,江门共报送了10个项目,其中,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近年来,科左中旗不断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哈民遗址已经清理出房址43座、墓葬6座、灰坑33座、环壕1条,清理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出土珍贵文物近千件,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被列入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全国6大考古发现”。 2011年6月,国内著名潮尔演奏大师关布林为该旗培训潮尔艺人近百人。同时,通过...
柳编、竹刻、染织……如今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方式受到广泛肯定。如何客观分析和进一步规范生产性保护方式,成为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在“非遗”保护中,根据“非遗”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而实施的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多种保护方式已取得了显著...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在今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文化发展和建设的论述引起了两会代表和委员的热议。而在这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则更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话题。 田青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着对...
冯骥才委员接受记者的采访 一连几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都在为中国文化的保护和战略奔走呼吁。3月5日下午在政协小组讨论会间隙,冯骥才委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介绍说,他今年的提案是建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以此来约束商业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保证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同时,冯骥才委员也向记者表达了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
今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栏目,介绍了自己的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 高斌 摄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 高斌 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也是文化部公布的第二个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但目前,保护区主要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来保护、利用。 今年两会...
3月3日,记者敲开全国人大代表姚懿洲的房门时,他正在修改即将提交大会的提案。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箫笛之乡”——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人大代表,他十分重视“玉屏箫笛”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这就是我的使命!”曾经是县里最好的箫笛演奏师,因为忙于箫笛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姚懿洲不能进行有效的练习,如今的演奏水...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在今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文化发展和建设的论述引起了两会代表和委员的热议。而在这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则更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话题。 田青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着对非...
制茶、陶艺、织布、制作古琴……这些技艺曾在中国农村随处可见,然而随着生活的现代化和农民进城,它们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近日它们却走进京城,成为展览上的主角。 据埃菲社报道,在北京农展馆近日举办的这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令人眼前一亮,它不仅像其他文化展览那样展出各种独具特色的工艺作品,还有各项技艺传承人现场向参观者展示如何手工织布、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